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健康新闻 >

北京何玺玉医生:什么是特发性矮小症?如何治疗?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04-22 12:21

  医生简介:何玺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儿童健康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等。2011年来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8 篇,专著6 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和军队科研课题5 项。主要成果:1.建立了儿童智力运动发育迟滞分子诊断策略,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2002-2004 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行遗传病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培训。从事儿童遗传病诊治十四年,每年平均接诊2000 余遗传病例,已收集数百例儿童遗传病例数据,参编我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等4 部共识及指南。建立儿童遗传病数据库并获软件著作权;3.较早在国内建立运行遗传病细胞、代谢、分子诊断完整技术平台,获国家卫计委批准成立唯一国家级“先天性病残儿诊断与研究中心”;4.在国内率先利用多重连接聚合扩增技术(MLPA)进行遗传性儿童智力/运动发育迟滞的分子筛查诊断;5.发现并在《Gene》报道我国首例9 号染色体长臂突变致儿童智力发育异常及中国Krabbe 病GALC 基因突变新类型;6.研究了我国新生儿Prader-willi综合征表型及基因型关联。研究了国人DMD 基因突变类型与分析策略;7.参与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遗传项目设计与风险评估方案制定。

  什么是特发性矮小?特发性矮小(ISS)是指目前尚无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是儿童生长迟缓(矮小)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矮小儿童的60%~80%。

  特发性矮小者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的两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数(备注: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数或两个标准差,说明孩子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相比身高属于最低档),生长速率缓慢,但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在正常范围,且生长激素(GH)激发峰值>10ng/ml,并在临床已排除生长激素缺乏(GHD)、其他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各类慢性疾病等导致的生长迟缓。

  特发性矮小该如何治疗呢?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在2003年6月,美国FDA就已经批准了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而近20年的临床试验也证明,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在临床上无论短期使用还是长期使用都无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许多临床试验也证明:生长激素(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不会使孩子的骨龄加快成长,不会使骨骺提前闭合,且无青春期提前的副反应。目前,我国国产生长激素品类和剂型不仅比较全面,还有国内首创的长效生长激素,告别每天注射痛苦,提高用药依从性。

  什么是生长激素呢?

  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分泌的激素,是隐藏在人体内使人长高的“内在动力”。这股力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会让人长得过高,也就是传说中的巨人症;太少,满足不了人体正常需求,就会导致身材矮小。

  从1958年人垂体生长激素应用开始,

  到今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

  生长激素共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

  第一代生长激素(20世纪50~70年代):临床上最早应用的生长激素是从人脑垂体中提取的,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用于临床治疗。由于生长激素的产量很少,接受治疗的人不多,即使治疗也常因药源稀少、剂量不足或疗程短暂等原因,导致最终身高达不到正常水平。在1985年,有4例使用该生长激素的患者发生了严重脑病,因此该制剂被欧美等主管当局命令停止使用。

  第二代生长激素(20世纪80年代早期):用大肠杆菌包涵体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含有192个氨基酸,比人垂体生长激素多了一个氨基酸,抗体产生率高达64%,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被淘汰。

  第三代生长激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技术基础上,应用物理化学方法将192个氨基酸N端的蛋氨酸切除。

  第四代生长激素(20世纪80年代末期):哺乳动物细胞重组技术合成的含有191个氨基酸的生长激素,比第二、第三代生长激素更接近天然。但该技术可能引入一种病毒,该病毒仅存在哺乳动物体内,也就是疯牛病的病原体,同时由于该项技术成本高,收率低,目前仅被少数生产厂家使用。

  第五代生长激素(20世纪90年代):用大肠杆菌分泌型基因表达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产物直接分泌于菌体之外。其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完全一致,生物活性、效价、纯度和吸收率极高,在最大限度降低治疗成本的同时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责任编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