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心医院:创新急救服务理念与模式 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10-18 10:52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的三年行动目标,要让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通知》中要求,高效衔接、分区分级,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近日,人民健康调研团队走进河南郑州市中心医院,通过走访了解郑州市中心医院近年来通过创新急救服务理念与模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而开展的各项实践举措。
急诊流程再造 提升救治效率
《通知》提出,探索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形成救护车直通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流程,联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抢救绿色通道。
走近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目之所及是宽敞的救援通道与紧挨在一起的各检查科室,以及一间包含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单元的综合抢救区域。
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畅介绍:“以前我们医院的急诊科各区域相互分开,CT室、导管室、抢救室等并不在同一楼栋或楼层,急诊患者进院后需要在各楼栋间来回奔波,耗时耗力。为提升救治效率以及患者就医体验,我们将急诊科所在楼栋进行了彻底改造,各科室、中心挪到了一起,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所受的病痛也减少了。”
郑州市中心医院急救区域布局示意图。(医院供图)
院前急救需要与医院急救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紧密衔接,患者抵达医院后,如何更有效开展救治,让患者更快进入手术室是挽救生命、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的关键。“为提升急救效率,我们还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方面开展了创新。如充分整合各专科优势资源,创新性探索移动多学科诊疗(MMDT);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让救治前移。”刘畅说。
运用信息技术 提升衔接效率
《通知》提出,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建立急诊急救高效衔接的流程,搭建患者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交互信息系统,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
“信息化以及急诊团队建设为院前院后的高效衔接提供了基础。”刘畅认为,一是信息化技术可将出诊情况以及患者在救护车上的状态实时反馈给院内团队,让院内为接诊做好准备。二是让院前急救不再仅仅当做“搬运工”,而是让院前出诊团队和抢救室救治团队统一化,即随救护车出诊的医生到医院后参与到后续救治过程,让院前院后的衔接更加紧密,急救五大中心建设的理念也能更好地贯彻,医务人员的专业性也能持续提升。
“依托5G等信息化技术,急救车已经被我们打造成了移动的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在急救车上便能实现呼吸循环支持、POCT检测等功能,并可通过电子影像实时将患者相关情况传输到医院急救科室,这样就减少了一些原本需要患者抵达医院才能开展的研判和就医流程,让患者在抵达医院时能更快速得到救治。此外,对于需要接诊、转诊或无法前往医院的急危重症患者,我们能及时提供两端对接、医疗团队入户诊疗、远程诊疗等服务。”刘畅说。
“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了院前院内的衔接,不断将急救技术和环节前移,持续缩短患者所需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不断提升,降低了区域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刘畅说。
打造急救平台 提升接诊速率
急救是“与死神赛跑”的医疗服务,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危及时刻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作为院前服务的一环,急救在解决危急重症患者如何及时入院得到救治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以往,急救解决的往往是如何把急危患者及时拉进医院接受治疗的问题,但现在,通过技术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急救服务正在发生变化。”刘畅认为,变化一方面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医疗设备的创新,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医院医疗服务意识的提升及急救服务模式的不断探索。
刘畅介绍说,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以“黄金一小时”内实现确定性救治为目标,依托医联体成员单位内开展“一小时急救圈”建设,通过96595综合服务平台,对医联体内急危重症患者一键启动急救转运,统一调派转运车辆、5分钟内出车,免费接送,实现了急救效率与急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不断探索下,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服务已实现从“急救车程半径一小时”向“急救服务一小时送达”的转变。具体而言,是不仅仅将急救车在一小时内派到患者身边,更是要将医疗设备与医护资源在一小时送达患者身边,让患者能更及时、更全面得到救治。
通过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在急救方面的协作,郑州市中心医院还助力构建起医联体共建共享的带动帮扶长效机制,多家单位陆续筹建了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构建起从患者发病到现场急救再到院内确定性治疗的完整信息链,实现“一小时急救圈”在医联体内部的不断升级构建。(何垚森)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