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首儿所专家入驻德州市妇幼保健院解难题、带团队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4-16 11:39

“手术很成功!”3月1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儿外科专业主任医师冯翠竹走出手术室,向患儿家长王女士说道。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她仅用20分钟就解除了患儿急性食管狭窄问题。该手术不仅填补了全市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开创了婴幼儿复杂食管狭窄治疗的新路径。“孩子生病像在黑夜赶路,现在一抬头,北京的光就在眼前。”王女士眼中含泪说道。首儿所专家入驻一个月来,为众多患儿解决了复杂的健康问题。

首儿所儿外科专家冯翠竹实施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首儿所儿外科专家冯翠竹实施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家门口看上北京“专家号”

“孩子的问题不大,不用过分担心,先去做这项检查。”4月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及小儿急救专业副主任医师张迪耐心地与患儿家长沟通。她的诊室外,前来就诊的患者排起了长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患儿家长张女士说。 作为新生儿科专家,每周二张迪的20个门诊号总是早早被“抢光”。3月25日,她又加了10个门诊号,才看完了当天的患者。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首批入驻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疗团队成员,她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服务标准、医疗技术平带到德州,目的就是要在德州扎下根,服务鲁西北冀东南地区的患者。

自3月1日起,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正式入驻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以来,一组亮眼数据展示了医疗协作的突破性成果:儿内科、新生儿科、儿外科、皮肤科4个专业门急诊量环比增长41%,同比增长44%;住院量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43%;成功实施疑难病手术7台,均为市妇幼保健院首例,部分手术为全市首例。其中,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专业王誉涵博士所在的皮肤科门诊量更是达到471人次,环比增长171%。

转诊北京“一站直达”

3月19日傍晚,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病房里,5岁的糖糖(化名)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急促的咳嗽声也一直不断。首儿所儿科专家张奕、神经专业专家葛绣山与北京内分泌专家迅速评估后商定:“情况紧急,必须立刻转诊北京!”市妇幼保健院与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转诊通道”立即开启,两地医护人员紧密配合,仅用2小时,糖糖就被送进了首都儿科研究所急诊抢救室,在内分泌专业大夫救治下化险为夷。 从德州到北京,一条跨越数百公里的生命通道,以高效、专业的医疗转运服务,让危重患儿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救治,实现了从地方医疗资源到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无缝衔接”。这条通道在生死时速的赛跑中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首儿所呼吸内科专家张奕带教查房

首儿所呼吸内科专家张奕带教查房

“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的成立搭建了一个高效运转的转诊平台,通过标准化的转诊流程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对接,确保危重患儿能够‘一站直达’北京顶级医疗资源;同时,‘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既提升了德州本地的儿科诊疗水平,又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晓慧说。

传帮带促团队快速成长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入驻带来的不仅仅是门诊量的增加,还提升了市妇幼保健院医护团队技术水平。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诊室里,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医生潘小娇厚厚的笔记本已写满大半本——从首周观摩专家示范查房时记录了密密麻麻的诊疗要点,到半月后参与儿童哮喘业务学习时记录的阶梯式诊疗方案,再到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张奕完成全市首例应用电子支气管镜治疗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过程中的管理细节,这本“成长手账”折射出医疗团队的快速成长。

曾经有一件事让潘小娇印象深刻,对首儿所专家的诊疗水平十分佩服。“一位妈妈带着智力发育落后合并癫痫的患儿来院就诊,葛绣山老师从检查报告中敏锐发现了家长没有提到的基因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同时发现这位妈妈正怀着二胎,建议她一定要进行医学遗传咨询。”潘小娇说,葛绣山组织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产科、儿科、特检科(超声科与影像科)对患者进行会诊,对胎儿做出进一步诊断。

一个月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带教下,多部门多专业联合查房、临床科室与医技部门联合阅片、跨部门跨专业联合救治疑难患者……这些逐渐成为管理常态。

专家团队推行“技术平移+理念重构”工作模式,通过每日晨交班病例讨论、高难度手术全流程拆解、多学科诊疗(MDT)机制建设三大支点,让医生受益匪浅。儿外科在冯翠竹的带领下,开展了内镜下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更为开展消化道闭锁、肠旋转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膈疝等疾病的诊疗创造了条件;儿科在张奕、葛绣山的示范教学下,持续夯实临床基本功,目标是构建规范化、同质化带教体系,实现疑难、危重、罕见病例的早期精准识别与规范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新生儿科在张迪的帮助下,设立早产儿随访门诊,开展序贯式治疗,提升出院新生儿长期生活质量;皮肤科在王誉涵的指导下推出中医药浴与传统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湿疹治疗效果很好……这种“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造血式合作共建,正悄然改变着市妇幼保健院诊疗的底层逻辑。

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在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揭牌成立,是高品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地方医疗能力“强起来”的生动缩影。这些工作不仅落实了国家分级诊疗和优质资源下沉政策,更响应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科服务能力提升”的号召,以“强基工程”启动年衔接2025-2027“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让德州及周边患儿在家门口享受到北京的医疗资源。

“通过与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合作,强化我院儿童疾病救治能力,完善儿童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德州及周边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孔祥勇说。(记者陈锟 通讯员季冬)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