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养生保健 >

调护阳气保暖温补

来源:网络转载 时间:2017-12-28 08:08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就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节气。

  古人对冬至极为重视,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为大吉之日。此时气候寒冷,人们活动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更利于蕴藏阳气,“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这阴极阳至的时日里,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冬至养生,以调护阳气为重中之重,建议可行艾灸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央,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建议于冬至前后四天,加冬至日共九天,每天艾灸神阙穴,每天一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即可。具有提升阳气、温通经络,缓旧疾、祛病邪之功。

  冬至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古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留传至今。每到冬至,我国北方会吃饺子迎冬至,相传这种习俗始于东汉,当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为百姓熬制“娇耳汤”驱寒除病,后人仿制“娇耳”的形状制作食物,就成了现在的饺子。民间俗语也常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南方则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寓义团圆美满;而在山东滕州,认为冬至是数九寒冬的第一天,有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以驱除寒冷、滋补强身。

  冬至天寒,为取暖,饮食多以高热量的肉食为主,容易积食导致胃肠疾病。饮食需节制,合理搭配、荤素结合,可吃些青笋、莲藕、甘桔等蔬果,爽口又开胃。

  慢性病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大多正气不足,脾肾亏损,每于冬季气候寒冷之时,更易受外邪侵袭,使正气更虚。可以说,冬季是慢性病患者的一道大关。冬季寒冷,容易感冒;外周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皮肤毛孔闭合,毒素不易排出,这些都可能造成病情的反复、变化及进展。建议慢性病患者于冬至日开始可服用膏滋进行调治,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辨证施补。

  王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