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万象 >

史先强:在最北夫妻警务室守护一方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3-03 17:56

史先强,男,汉族,1989年9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2012年9月入党,现为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北极边境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驻村民警。

工作以来,史先强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用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心一意了解群众期盼、真心实意增进群众感情、诚心诚意依靠群众支持、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的“四心”工作法,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成绩突出党员民警”,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第二届“最美移民管理警察”等荣誉。

天空已经漆黑,小伙子抖了抖警服上的冰雪,轻手轻脚推门进屋,生怕吵醒熟睡的妻儿……小伙子名叫史先强,他刚从冰封的界江上巡查回来。为守护边境安宁,像这样的巡查,他和妻子沈欣每天都会不定时开展几次,有时是天刚亮,有时是半夜。

这里是北纬53度,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洛古河村。为推进警务前移,2010年,我国最北的夫妻警务室——洛古河警务室在此成立。2020年,北极边境派出所民警史先强与妻子辅警沈欣主动请缨,接过最北夫妻警务室的“接力棒”,负责洛古河辖区边境线44公里的管控巡逻任务,夫妻俩坚守在这里,延续着自警务室成立以来连续多年无案件、无事故的记录。

图为史先强夫妻在警务室前合影。

边境安宁“守护者”

2月17日,漠河市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5摄氏度,但例行的界江巡查没有因为气温低而取消。

早上6点半,史先强和妻子准时起床、洗漱、做饭、收拾碗筷。8点半,两人做着巡边前最后的准备,史先强认真检查妻子沈欣的一身“行头”:配发的棉大衣和加厚栽绒帽,防寒靴里塞了2双毡垫,手上柔软的线手套又套了一副挡风的棉手套。拿上对讲机、背上执勤包,史先强和沈欣走出洛古河夫妻警务室的大门。

图为史先强夫妻“全副武装”巡边,因天气寒冷帽子上都结了冰。

沿着警务室西侧院墙往东走30多米,史先强和沈欣来到江边,江堤上雪很深,一脚踩下去,小腿就没进雪里。

“慢点走,这雪地看着平整,下面还有一层冰。”史先强一边说一边搀着沈欣慢慢走。沿着江堤一路下坡,走到头就是黑龙江,江面中间插着国旗标识国界。

史先强和妻子沈欣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沿着河岸巡逻辖区内长达44公里的国境线,这条路史先强不知走了多少遍,江道上哪里藏着冰缝,哪里有清沟,他都一清二楚。村里总共有5个护边员,轮流协助夫妻俩开展日常巡逻工作。

图为史先强夫妻在冰封的黑龙江上巡逻踏查。

2021年11月30日,史先强和沈欣,加上村里的护边员刘建、杜文龙一同巡江。那时江水刚刚封冻不久,冰面还不结实。

“大家注意脚下,冰层不厚,中间有空的,尽量别往江中间走。”史先强高声提醒大家。

话音未落,只听“咔嚓”一声,护边员刘建一脚踩破薄冰,紧接着半个身子掉进江里,江水瞬间没到他的胸口,身旁的杜文龙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刘建的大衣,史先强也赶紧上前,两人一起使劲,才将刘建从水中拉出来。刘建惊魂未定,走上江堤时身上已结了厚厚一层“冰铠甲”,史先强一边帮忙清理,一边让杜文龙送刘建回去,他和沈欣继续巡逻……

图为史先强夫妻行走在冰封的黑龙江上,部分区域冰层薄,极易发生危险。

每隔一段时间,史先强还要跟着边防部队官兵去更远的边界巡逻。巡逻一次大约要走10公里,来回两个多小时。中间有很长一段边境线人迹罕至,没有居民,没有手机信号,还时常有熊出没。每次史先强去巡逻,沈欣总是很担心。史先强却笑着说:“当兵的时候我就驻守北极镇北极村,路线我熟得很,没啥可担心的。”

史先强喜欢跟着边防官兵巡边,喊起响亮的口号,浑身充满了劲。史先强始终牢记着北极边境派出所院子里那14个醒目的大字——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

图为洛古河村航拍全景。

最北夫妻警务室坐落在祖国最北段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洛古河村,这里地处偏远、人迹罕至,更是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的“高寒禁区”,全年无霜期仅有80天左右,年最低气温零下52.3℃,是生命的“孤岛”和国土的“天涯”。

整个村子只有一家小卖部,冬天大雪封山,村子里没有地方买蔬菜、肉和水果,很多生活物资需要靠单位定期补给。当地人最怕的就是生病,一旦生病就只能跑到100多公里外的县城去就诊,特别是到了冬季,道路积雪和结冰,即使一路顺利也要花上3个多小时。

史先强夫妻二人刚来到警务室的时候,妻子沈欣正怀着二胎,这样的环境对怀有身孕的沈欣是很大的挑战,但是她为了自己的丈夫,毅然决然选择了跟随。

图为洛古河夫妻警务室传承交接仪式。

冬天的洛古河村,气温基本都在零下40℃以上,村民几乎都不出门,但是在街道和封冻的江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史先强夫妻巡逻的身影。巡边不到5分钟,帽子、围脖就挂满了霜,衣服也被寒气打透,睫毛上都挂上了“小冰块”,宛如“白眉大侠”,但这对他们来说只是寻常事。他们夫妻二人战严寒斗风雪,把根扎在了这里。

温暖群众的“贴心人”

洛古河村不大,从东到西15分钟就能走完的距离,是史先强和沈欣每天的工作“半径”。作为驻村民警,初到洛古河村,夫妻俩抓紧一切时间开展走访,尽快熟悉每一户村民家庭情况,没几天就和全村41户人家熟络了。夫妻俩觉得,开展好群众工作要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话说到群众心窝里,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图为洛古河村村口,后边就是洛古河夫妻警务室。

元旦前后,由于病毒感染,村里好多人发烧,正碰上大雪封山的季节,很多村民家断菜断药。

史先强也发烧初愈,他及时向北极边境派出所反馈了这个情况,派出所多方筹措,派了一台越野车给送来了一些急需的药品和蔬菜。

史先强和沈欣拿着药和蔬菜,就去了村西头的刘春艳家,刘春艳的爱人在市里打工回不来,她家老大在哈尔滨上大学,小儿子刘珈豪都发烧三四天了,急需退烧药。

“嫂子,我们给你送药来了。”还没到门口,史先强就开始喊起来。

图为史先强夫妻在村里走访。

刘春艳赶紧打开大门。当看到史先强把一盒布洛芬和一盒咳立停放在眼前时,刘春艳的眼眶里满是泪花。

从刘春艳家出来,史先强另一盒布洛芬分发到李大爷和于大娘手中,手里仅剩的半盒布洛芬了,村里目前还在发烧的,还剩“小四川”一个人,沈欣说,就给他得了。

史先强说:“咱就剩这半盒了,你还没好利索,确定就给‘小四川’?”

“他都发烧好几天了,给他送过去吧。”沈欣说:“我感觉我好得差不多了。”

今年56岁的龚亨禄,26年前来到洛古河,一直一个人过日子,由于他老家是四川的,大家一直叫他“小四川”。卧床好几天的他,看到史先强夫妇送来了布洛芬和蔬菜,龚亨禄一个劲地道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住咱洛古河,我们老享福了。”

图为史先强夫妻到村民家中走访。

2021年夏天,由于连日降雨,黑龙江等河流水位上涨,史先强连续值守江边坝堤,昼夜查看水位,沈欣挨家挨户通知村民撤离至安全地点。

撤离途中,村民王英敏想起家里养的鸡还在院子里,转身就要回去。沈欣使劲拉住她说:“大嫂,咱哪儿跑得过洪水呀!鸡没了可以再养,人没了就啥都没了!”可王英敏坚持要回去。这时,史先强跑过来说:“嫂子,你先走,你家的鸡我帮你抓回去。”王英敏这才同意撤离。史先强在几名护边员的帮助下,将100多只鸡安全转移。

图为史先强在抗洪期间帮助村民转移家禽。

“他哪会抓鸡啊,手上胳膊上都被啄得流血,就是自己家里人也没这么拼命的!”王英敏每每提及此事,就忍不住掉眼泪。

2021年,史先强被评为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最美移民管理警察”,颁奖词这样写道——

“荒凉的山野中,你门口的灯火,是村民那份垫在心底的踏实;在极寒的严冬,警务室的门牌,是行人那份看在眼中的温暖。”

“民情警务”的行动派

在这个平静的小村庄,警务工作更多的是处理百姓的柴米油盐家常事。史先强夫妻秉承“百家亲,亲百家,源于民意,立于民心”的工作理念,将警务工作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做起,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可爱、可敬、可亲”的移民管理警察形象。

面对村里发生的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史先强笑着总结道:“上管雨打房檐子,下管猪拱菜园子”。史先强和沈欣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家庭发生矛盾后,都“家丑不外扬”,不愿意找人说和。为了避免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夫妻俩常常主动和乡亲们聊天、说和,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说着说着,就说和了,调解成功率很高。

图为史先强夫妻入户走访了解社情民意。

3年来,史先强夫妇共为辖区居民代办证件、证明21个,义务为居民到90余公里外的派出所领取身份证20余次,他们还利用标语、传单和入户讲解等形式,向群众进行边境法律法规和“四防”宣传,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

“史警官两口子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很让人佩服,大伙都很感动。”村民朱艳萍说。在洛古河,“有事找史警官”已成为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等问题的最好方式。史先强也总结出了“一心一意了解群众期盼、真心实意增进群众感情、诚心诚意依靠群众支持、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的“四心”工作法,在龙江源头造出了“暖心舟”,在警民心中架起了“连心桥”,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图为史先强夫妻帮助村民扫雪。

洛古河夫妻警务室的东侧外墙是一整面墙画,上边画着警民一家亲的宣传画,还写有一行字——“警务就是家务,工作就是生活”,这是史先强和沈欣在洛古河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供稿:黑龙江边检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

作者:邱小平 张瑞鹏

图片:邱小平 张晏搏 孙铂程 解蕾

海报:孟令军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