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万象 >

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3-18 06:43

原标题: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公开印记”,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观、可感。

  司法公开,是评判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提升司法公开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流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报告中的话语掷地有声!

  时间回到25年前的夏天,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敞开大门,拉开大规模庭审公开的序幕。

  1998年6月,北京一中院发出了一张庭审旁听证,上面记录着人民法院第一次向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均可凭有效证件旁听公开庭审的案件。

  此后,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出台十余个司法公开规范性文件,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成为展示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

  立案、审理、裁判、执行,各个节点全范围公开——

  不仅公开庭审过程、判决结果,也公开审判流程和生效判决执行情况;不仅公开判决的最终结果,也公开裁判理由;不仅向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也向社会公开;不仅公开庭审信息,还公开司法政务等司法活动相关信息。

  各种载体、多种形式、全渠道公开——

  传统媒体、政务网站、白皮书、新闻发布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手机App……多样化司法公开格局逐渐形成。到目前为止,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超过2100万场,访问量超过500亿人次,有的庭审累计观看量突破千万。

  司法公开与诉讼服务全面对接——

  建成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整合调解、立案、阅卷、送达、保全等诉讼服务功能,实现诉讼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仅需一部智能手机,“指尖上的正义”便触手可及。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透明的期待愈加强烈,而人民法院也通过审判执行践行了对社会的公开承诺。

  “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巡回审判等一系列司法公开措施,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表示,希望法院继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权利,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科技创新,让司法公开插上“数字翅膀”

  “越是公众关注案件,越是依法主动公开,让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活动、见证司法公正,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这一切,离不开智慧法院建设,司法工作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便民利民提供了新路径。

  “2020年8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文书总量超过了1亿篇。”

  从无到有,从“零”到“破亿”, 中国裁判文书网只用了7年零2个月的时间。

  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开通。这是“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实际举措,是构建阳光司法机制的坚定决心,更是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的必然要求。

  报告中提及,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1.4亿份、访问量逾千亿次,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超过2100万场。

  让公正“可视化”,是信息时代赋予司法的新要求。

  这个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正在通过互联网实现司法信息的互通互联、数据共享,让全世界及时了解中国的司法状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在倒逼司法权力规范运行、推进普法宣传、依托司法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成为司法公开最大亮点。

  其他司法公开平台的数据也同样令人瞩目。

  数千万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数据、几十亿计的公开案件信息项、千万场直播庭审、百亿级的在线观看人数……不断突破的数字背后,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愈加清晰,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愈加公开透明的司法审判体系正逐渐展现在公众面前。

  近年来,中国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司法公开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十三五”时期,全国法院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有力推动了司法公开的数据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促进从公开内容到公开方式的全面优化升级。

  随着科技进步,智慧化、数字化成为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各级人民法院建立起法院政务网站、12368诉讼服务平台等。“指尖上的法院”“移动互联时代的法院”日渐成为司法公开的新阵地。

  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正在以其独特做法和显著成效,向世界展示智慧时代的司法文明。

  “正义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全国人大代表,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懿艳表示,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司法公开又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人民法院向科技借力,以数字赋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是司法机关勇气、智慧和担当的体现。”

  主动开放,积极构建良性沟通机制

  “24小时自助法院”“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开展线上法院开放日活动,向公众介绍“金字招牌”。

  区块链应用、AI虚拟法官——北京法院集中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200余人参观智慧法院建设。

  “六一”儿童节公众开放日、“国家宪法日”主题开放日……每逢重要节日,最高人民法院都会打开大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交流。

  人民法院主动开放,既有“走出去”的宣传普法,又有“请进来”的监督交流,让法院不再神秘,让司法更接地气。

  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建立公众开放日、开通留言栏目、搭建专门化沟通平台等方式,构建法院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及六个巡回法庭经常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群众参观法院、旁听庭审,直观感受最高审判机关的魅力和人民司法事业发展成就。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官方网站开通民意沟通电子邮箱、“大法官留言”栏目,将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改革方案等,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各地法院还积极通过司法互动平台、阳光司法指数评估等方式,不断增进与公众的沟通,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司法公开,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的重要途径,不仅增加了公众对法院的了解与信任,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法院的监督。

  ——裁判文书的公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搭建了全面展现法官法律素养、文字水平和价值取向的平台,成为法官接受监督、自律和他律的重要机制。

  ——执行信息的公开,通过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公布,有力震慑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老赖”,有效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审判流程的公开,使公众可以参与、知晓、监督法院的审判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司法公开进程。

  ——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发布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沟通,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

  ——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群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法官、了解法院,深度感受司法的公开公正。

  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

  “曲靖法院在平时工作中十分重视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经常组织法官前往学校进行普法工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做得很好。”全国人大代表,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副书记李青霖表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公开满足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有力推进了司法改革,也全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记者 王珊珊)


(责编:温璐、薄晨棣)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