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成都: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推动民族同心聚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3-31 11:12
原标题:我们的家园|成都: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 推动民族同心聚力
中国网3月28日讯(记者 曹川川)3月25日,“我们的家园”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一行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吉福社区、金牛区西北街社区,深入了解当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凝聚了强大的奋进力量。
成都是成渝地区极核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出入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重要枢纽,在成都居住生活的人群已覆盖了全国56个民族,所以这里也是我国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区。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成都不断提供着新的经验。
社区和谐“一家亲”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社区内有汉族、藏族、羌族、回族、彝族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2300余人。
吉福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智慧妈妈团的妈妈们正在学做点心 中国网曹川川/摄
据社区党委书记李含容介绍,“近年来,社区围绕着各族群众的需求,以高标准建设了一系列社区多功能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多民族社区,我们通过挖掘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依托各民族的一些文化习俗,创立了民族文化之家,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中国唐卡馆,吉福花开艺术节等社区文化品牌,在这里积极开展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非遗传承人培育工程,以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
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正在进行唐卡艺术绘画的学生 中国网曹川川/摄
在吉福社区有一位来自甘孜的藏族居民拉孟,他从七岁起开始学习藏族绘画艺术,现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自己作画之余,拉孟老师热心公益,培养了许多来自偏远地区但对唐卡艺术十分敬仰的各族年轻人,不仅不收学费,还无偿保障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在吉福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免费为这群热爱民族艺术的青年人们提供了学习的人场地,于是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于2014年正式成立。自中心成立以来,已培养了来自海内外的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传承人1400余人。
“共享奶奶”在教小朋友们写字 中国网曹川川/摄
吉福社区发起的“共享奶奶”项目也是民族团结,互嵌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吉福社区内有许多双职工家庭因为工作无法照看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刚好社区内有一些少数民族老人,她们愿意通过自己的闲暇时间义务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更是利用社区提供的共享空间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教他们书法和美术,以这样的方式大大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铸就“一家亲”社区形态,同时解决了社区各族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打造多民族团结社区“新样本” 共创“力佧”美丽家园
于1995年建成通车的“成阿公路”(成都-阿坝)改写了阿坝地区没有公路的历史,也成为了川西北民族地区群众往来的重要通道,位于“成阿公路”零公里界碑处的西北街社区也就渐渐成为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西北街社区有汉、藏、羌、回等20个民族,常驻少数民族大约2000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5.4%。近年来,西北街社区立足多民族社区实际,积极为各族同胞打造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同心译”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老人 中国网曹川川/摄
在西北街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大厅有这样几位老人,她们身着各自民族的服饰热情洋溢地用民族语言为来者解答问题,她们就是西北街社区特色服务“同心译”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帮助来社区办事的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翻译与沟通工作,该项目从2014年开始,每年直接服务人数在6-7千人次,其中来自羌族的志愿者老人赵玉珍也是社区民族巡逻队的队长,作为党龄四十余年的老党员,为进一步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西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廖雪春介绍力佧苑发展情况 中国网曹川川/摄
位于西北街社区的力佧苑,是多民族共治百佳示范小区,“力佧”在藏语中是“团结和谐”的意思,所以小区名字也寄托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党委书记廖雪春介绍到,这个多民族聚居小区修建于92年,是纯居民自治的小区,小区内有310户,其中少数民族居民有30-40户,约180余人,为彻底改变小区面貌,社区采取“党建+居民自治”治理模式,在不断的实践和磨合中,社区和小区居民共同努力,如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还被评为了“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 2020年“金牛区微幸福示范院落”。
在这里,多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成果正在不断显现,各民族文化认同和交流的故事也正在不断发生。
(责编:温璐、薄晨棣)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