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元宇宙(一)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02-06 22:25
陈冲
“中医亡于中药”
可见中药是中医的生命,而中药的生命在于成分。一味中药其成分是一个集合,集合中会有N个子集,每个子集都映射出一个或多个功能集合,子集间有交并,映射出的功能子集间有对应交并。
中药丢失了地道性,就意为子集基数减少,同时子集中元素的数量也会减少,元素的浓度亦会降低。元素数量和浓度的降低,就是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个数减少,比例改变。这样映射出的投影就会跟着改变,黑度会减弱、也就是中药治病的疗效会降低,其结果就是损失了中医的生命。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许多方法比较下来,也就是中药提取比较靠谱,中药提取,就是打散中药成分集合,重组子集,就是《中药提取物鉴别与质量标准参考》一书里的一个个条目,一个条目就是一个子集,一个子集就是一个有效部位。
之前,大夫开处方写的是中药名称,处方是一个集合族,子集不确定。现在,处方上要写中药成分子集,也就是中药提取物中的有效部位。子集是集合的局部,所以要注意交并。比如,之前写川芎X克,现在就必须分辨清楚,如果是治疗梗塞性脑中风而且是用于君药或臣药,就要写:川芎挥发油,川芎生物碱、川芎有机酸,三个子集同时应用。如果是用于心肌缺血,可以只写川芎内酯一个子集。表面上看处方中含有机酸和生物碱、会形成生物碱的有机酸盐而发生沉淀。而实际上没有热水煎煮这个反应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川芎有机酸和生物碱都是固体粉末,制剂中,造粒压片中都不会在水中加热,所以分子间距离较远不会有成盐反应。
《中药提取物鉴别与质量标准参考》一书很粗浅,很糙陋,作为质量标准参考书,最多也就是一个滥竽充数。
作者只有小学毕业证,是真的文化程度低,初中六八级是在文革中混了一个初中。到写书时已是耳聋眼花背驼阑珊的耄耋老头。
书中有效部位定性是采用的简单基础的TLC。成分含量测定虽用了HPLC,但许多地方很勉强,适宜度不够,含量计算也多用归一法误差较大。
书中还有许多硬错误,比如第397页,三棵针生物碱Ⅱ,主要成分小檗胺。那是一个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两个苄基的氮原子各有一个甲基,书上写成了氢。
当然也许是老眼昏花造成的笔误,因为第779页盐酸小檗胺单体结构图是正确的。
这本书只能用于设计处方时,将饮片变成有效部位选择子集的参考,而不能给出子集的用量。这是因为剂量要用含量去计算,含量的测定工作很繁杂,必须派人按照正确采收季节到全国各个产地去采集中药样本回来检测含量,而且要坚持数年,最后取得平均数才能趋近真值。有效部位的含量检测是1983年开始到2012年这本书完稿时检测工作还没有结束,所以没有写进去,直到2019年检测与整理工作才基本结束。
现在如果有哪位圣贤,愿意做一个中药提取物复配大数据平台,为全国中医大夫提供有效部位剂量参考,本人愿意提供支持。
这本书出版时,正值化工出版社从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的时刻,出版社要自己找饭吃,所以书名要有卖点,否则销不出去,出版社就会亏钱,原书稿书名是《中药提取物组方成分》没有一点亮点,是出版社老师帮助改成《中药提取物鉴别与质量标准参考》,内容确实是名不副实。目前这方面资料缺乏,也就只好将就一下,槽上无马,驴当差,山里没虎,猴充王,这本书作质量标准参考是让人笑掉了下巴,不过可以当一个垫脚石用,当一个有效部位子集蜂巢的巢础,后来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能省一点力气。所以,这本书可以做中药元宇宙土著居民的原始虚拟工具。
可以百度中药提取物陈冲看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