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测产品不断宣称迭代 与理想仍有差距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2-12 10:39
近年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功能不断拓展,除了常规的运动监测、睡眠分析等功能外,不少产品还宣称能够监测血压。在健康监测方面,一些产品宣称能实现无损测血糖。这些功能听起来十分诱人,尤其对于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的人群来说,仿佛看到了摆脱传统测量方式束缚的曙光。然而,这些智能设备测量的数据真的靠谱吗?它们能代替传统的血压计、血糖仪吗?
此前,杭州市消保委曾随机取样了八款智能手环血压计。其中包括销量较高的带血压监测功能的智能手环,一款可以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以及一款腕式血压计。测试结果显示,参照此标准,这些产品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相比均有不小的误差。经过数年的迭代,近两年才有几款通过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智能穿戴设备上市。目前许多市面上宣称能够监测血压的智能手环需要定期使用传统血压计进行校准,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相对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便捷性。血糖监测产品也面临类似情况,一些产品虽然宣称无创、无痛、无需耗材的特点,但仍然需要在使用前经指尖血糖校准,且校准时间间隔不得超过若干天。
市面上一些宣称能够无损测血糖的智能手环,大多采用间接测量法,例如通过监测皮肤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或者结合饮食、运动等数据,推测血糖水平。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都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无法替代传统的指尖采血测量。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一份安全通讯,警告消费者、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使用声称无需刺破皮肤即可测量血糖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戒指存在风险。FDA尚未授权、通过或核准任何旨在自行测量或估算血糖值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戒指。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测量不准确可能导致糖尿病管理错误,包括服用错误剂量的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或其他可快速降低血糖的药物。过量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迅速导致危险的低血糖状态,进而在数小时内精神混乱、昏迷甚至死亡。
另一方面,虽然完全无创、便携、准确监测血糖不容易做到,仍然有一些突破值得关注。例如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观科技的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创性地提出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该技术只需将手掌轻轻贴在检测设备上,就能准确测量血糖水平,规避了有创血糖检测带来的疼痛和感染潜在风险。王卫庆表示,“现在检测设备外观看上去比较大,是放在医院里使用的。以后我们希望不断改进检测设备,让它越做越小。”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