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新闻 >

北京友谊医院何振:开展多项内镜新技术,绘就雪域高原消化发展新画卷

来源:北京友谊医院 时间:2025-07-21 15:21

  7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何振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顺利抵达北京。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昕,消化中心领导及党办相关同志前往机场迎接。

  2024年8月,何振作为第十批北京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踏上前往拉萨的征程,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在北京友谊医院“以院包科”的持续帮扶下,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实现跨越式、快通道发展,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西藏地区消化内科专业唯一的国家重点专科,2024年还被授予“拉萨市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内科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援藏一年间,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各级领导支持下,消化内科各项临床诊疗工作顺利推进。消化病房出院人次达1300人,平均住院日缩短至10天左右;消化门诊就诊人次超2万,新开设肝病和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消化内镜的检查和治疗总数达6000余台,无痛胃肠镜比例达60%,均创历史新高。

  何振独立操作并指导当地医生完成内镜三四级手术600余例,其中ERCP 250余例、消化道早癌ESD手术70例、超声内镜检查和超声内镜下介入治疗100余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80例。

  科室在疑难危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不断提高。在何振与当地医师的努力下,进一步完善了消化科的急诊内镜绿色通道制度,为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消化道异物患者开展24小时急诊消化内镜治疗。同时指导科室在儿童消化内镜诊治方面不断进行新的突破和尝试,为出生仅8天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行全麻下紧急胃肠镜检查并完成内镜下止血治疗,成功抢救新生儿生命。先天性食管闭塞和食管狭窄严重影响婴幼儿进食和生长发育,内镜下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是重要治疗手段。在何振指导下,科室为十余名不满一岁的食管狭窄患者开展该治疗,患儿均获满意效果。多项高难度消化内镜手术的开展,使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儿童消化内镜诊治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实现大病兜底功能定位。

  技术援藏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进入科室后,何振积极开展多项内镜治疗新技术,推广内镜微创治疗新理念,多项新技术填补区内和市级技术空白。其中,子镜直视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胰管结石ERCP子镜直视下激光碎石术等技术填补区内空白。

  2024年8月1日,何振初到拉萨,尚未完全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消化内科团队就收治一名慢性阑尾炎伴阑尾粪石患者。经充分术前讨论,何振为该患者开展全区首例子镜直视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此项技术开展,标志着消化内科团队对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治达到微创、精准、可视化程度,在治愈疾病同时保留器官完整性及生理功能,为高原地区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带来新诊疗模式。

  2025年6月,消化内科住院部接收一位特殊患者,其长期受餐后呕吐与吞咽困难症状困扰。何振查房后立即安排胃镜、上消化道造影、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III型(痉挛型)。消化内科团队充分讨论后,决定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在何振技术指导下,当地医师巴桑卓玛副主任操刀为患者进行内镜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48小时患者恢复进食,症状明显改善。此次手术成功完成全区首例由本地医生独立操作的POEM术,填补市内、院内贲门失弛缓诊疗领域空白,也标志着又一个内镜治疗新技术在拉萨落地。

  消化道早癌诊治水平不断提升

  西藏地区是消化道早癌高发区,但全区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水平与内地仍有差距。基于这一现状,何振结合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趋势,推广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最新理念,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当地医生消化内镜检查质量。如对消化道早癌高危患者门诊行放大内镜精查,提高早癌检出率;对45岁以上患者门诊胃镜常规行食管碘染色筛查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高质量消化内镜开展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目前科室早期胃癌检出率超过4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轻医师早癌筛查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近一年检出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和早期结肠癌近百例。

  随着消化道早癌内镜检出增加,科室消化道早癌内镜切除手术数量明显增多。援藏一年开展各项消化道早癌ESD手术70余例,超过科室前期ESD手术例数总和。因食管早癌ESD手术风险较高,本地医生一直无法独立开展,经何振悉心指导和技术讲解,一年来当地医生已顺利开展食管早癌ESD 7例,实现全消化道早癌内镜切除技术落地。目前科室有3人可熟练开展ESD手术,且ESD手术数量增多同时,操作难度也逐渐提高。目前科室1/3的胃早癌内镜手术是治疗胃多源性早癌,最多一次手术为患者切除四处早期胃癌病灶,最大切除早期胃癌病灶直径达10cm。援藏期间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均获治愈性切除,避免外科手术治疗,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培养人才,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技术援藏长远之计在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他们持续享受医疗援藏成果。

  日常工作中,何振坚持每日带教查房,指导规范化诊疗,深入讲解临床诊疗思路和相关理论,确保每位医生明确临床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每月组织科内住院医师进行一次教学讲座,提高当地医师专业知识储备,培养自觉学习新知识习惯。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既放手让徒弟实践,又密切关注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不良习惯。科室骨干医师消化内镜诊疗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多名医生可独立开展放大内镜早癌精查、超声内镜检查以及ERCP、ESD等内镜三四级手术,科室80%以上的内镜微创治疗由当地医生独立完成,真正实现技术落地,为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长远稳固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医疗卫生援藏是国家对口援藏工作重要一环,意义重大且深远,是光荣而充满挑战的任务。过去一年,何振凭借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崇高使命,为雪域高原医疗事业贡献友谊医院的中坚力量。他在援藏工作中对患者热情耐心,体贴关怀,为患者排解疑难杂症,多次获患者赠送锦旗和表彰信。在北京援藏指挥部召开的2024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他获得北京援藏2024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责任编辑:小编)